墾丁國家公園成立於1984年1月,是我國第一座成立的國家公園,三面環海,為我國同時涵蓋陸域與海域的國家公園,海陸域面積共33,268.65公頃。
墾丁國家公園觀星地介紹
選擇一個良好的觀星地點,需同時考量﹙一﹚光害問題﹙二﹚交通問題﹙三﹚視野開闊與否。
綜合上述要件評估,墾丁國家公園境內以鵝鑾鼻往佳樂水公路,中途經過的龍磐草原最適合觀星。
該地交通狀況良好,視野及腹地開闊可容納百餘位夜間觀星的朋友。雖偶有路過的車燈干擾所造成的光害,但影響不大。
其次是自貓鼻頭往紅柴坑途中經過的白砂,也是一個良好的觀星地點。白砂的西方與南方經觀察發現毫無光害影響。
落山風
由於地理位置特殊恒春半島恰如其名,四季如春,雨量充沛,每年七月到九月常受颱風侵襲,時而兼有大雷雨,屬海洋性標準的熱帶季風氣候。
每年冬季當西伯利亞的氣流,從北方直襲南下,來到台灣時,在海峽左右山嶺夾峙之下,風力增強,吹到悟春半島這塊盆地時,更因通過石門狹谷、大武山谷、與滿州鄉山脈谷地,形成直撲之勢,當地居民稱之為「落山風」。
落山風最強盛的季節是每年十月到翠年三月。此時,砂塵蔽天,風聲蕭颯,有若颱風。風力大時,連機車也行駛困難。
早期這段時間,居民為了躲避砂石打在臉上的疼痛,多半戴帽子或綁上頭巾,形成一種特殊的地方景觀。古老房屋的窗形及位置也多採用窄小低矮的設計。從昔時的建築形式上可以看出過去恒春居民和強勁風砂搏闋的痕跡。
目前核三廠因應能源再生計劃,把這股大自然的強風轉化為電力資源,正興建三座高達六十公尺的風力發電塔,屆時將成為墾丁另一個新地標。
熊家萬巒豬腳 1948年創立的熊家萬巒豬腳,原以粿條聞名萬巒鄉,在一位廣東籍廚師建議下,將滷豬腳店裡的菜單,好味道經一傳十、十傳百的口耳相傳,演變至今日大家耳熟能詳的「萬巒豬腳」。第三代老闆選在省道26號旁,設立車城分店,寬敞的停車場與舒適的餐廳,為熊家萬巒豬腳的愛好者提供更優質的用餐空間!除了萬巒豬腳外,店內也提供多樣的客家菜、山產與海產,以客家菜特色結合恆春半島當地食材,並且依照季節不同變換不同菜色。
營業地址:屏東縣車城鄉保新路105號
營業電話:08-8825656 傳真號碼:08-8825353
大船帆浮潛民宿中心
大船帆浮潛民宿中心位於墾丁船帆石海岸邊,可說是最靠近大海的民宿。整棟民宿僅有3間房間,採精緻經營路線,遊客不但可以完全放鬆心情投入大海的懷抱,更不用擔心晚上休憩時會遭到其他房客打擾。
在這裡除了最靠近的船帆石景致外,距離熱鬧的墾丁街也非常近,僅需3~5分鐘的車程,附近還有小灣、砂島貝殼砂展示館、鵝鑾鼻燈塔…等景點。
入住大船帆浮潛民宿中心不但可以看到最接近的船帆石景致,和民宿主人蕭小姐聊天也是令人心情愉悅的事,就像和自己的大姊聊天一般,非常熱情。
營業地址:屏東縣恆春鎮鵝鑾里船帆路619號
營業電話:08-8851192、0912-745889 傳真號碼:08-8851282
墾丁國家公園的海底世界
墾丁國家公園是我國台灣地區六個國家公園中,唯一擁有海域之國家公園,海域有黑潮暖流經過,年水溫之變化在22。C~29℃之間,且無大溪流沉積物排放之影響,水質清澈,溫度適宜,故適合多種生物生長。由珊瑚所構成之富麗堂皇的海底皇宮,五彩繽紛的珊瑚礁魚類和各式各樣的海貝、藻類問形成絢爛瑰麗的海底景觀,茲舉具有代表性的種類簡述如下:
◆珊瑚
珊瑚類是恆春半島海洋生態系中最重要的角色,珊瑚屬於腔腸動物,在外觀形態上可分為石珊瑚及軟珊瑚兩大類。石珊瑚具有堅硬的石灰質外骨懦,是建造珊瑚礁的主要種類,軟珊瑚則僅有鈣質骨針,群體柔軟。因此在生態上,亦可將珊瑚分為造礁珊瑚及非造礁珊瑚兩大類。根據調查本區計有250種以上石珊瑚,50種柳珊瑚,軟珊瑚則種類雖約50種但數量多,尤其在後壁湖漁港與大石老鼓之間,以及雷打石至貓鼻頭一帶沿海之海底,形形色色之軟珊瑚覆蓋面積極大,生長秱密,而構成美麗壯觀景象,不僅是台灣海域僅有,在世界上也不多見。
◆魚類
目前在本公園之沿海,已發現珊瑚礁魚類約為1015種,沿海的魚類依其棲息環境之不同可分為:
(1)潮間帶魚類;(2)亞潮帶帶珊瑚礁及底棲性魚類;(3)沿岸及近海底棲性及洄游性魚類。
前二類即為一般所稱之珊瑚礁魚類,多數具觀賞價值。第三類則為漁業主要漁獲對象,具經濟價值,如巴弄、烏尾冬、雨傘旗魚、鬼頭刀等等。由於珊瑚礁之結構複雜,因此生活在其間之魚類及其他生物相均十分豐富,且大多有甚為鮮豔之色彩及美麗的花紋。
在本公園常見之魚種有蝶魚、蓋刺魚、雀綱、隆頭魚、粗皮細等,因其有美麗的花色及多樣體,往往成為最佳的觀賞魚類。
◆貝類
本區內之貝類約有146種,分布之區域於佳樂水一帶及山海到貓鼻頭延伸至後壁湖、墾丁、砂島一帶沿海,大多為腹足綱及斧足綱,少部份為多殼網與掘足網,除可供食用及觀賞外,尚可製成各種不同之裝飾品,但近年來,貝類之採捕日趨嚴重,應予適當保護。
◆藻類
本區內藻類約有134種,包括綠藻、藍綠藻、褐藻及紅藻,為潮間的主要基礎生產者,以及多種海洋動物之餌料、棲息、產卵或避難所。因此海藻對沿海附近之生態系之平衡有重要貢獻。沿岸的海藻不僅構成了優美的景觀,也是研習潮間帶生態系之最佳指標物。
墾丁國家公國之優美景觀地形
圖一:沙岸地形,以風飛沙路段最為著名。圖二:位於關山的奇特「飛來石」。(攝影\TTNews陳君俊) 墾丁國家公園概括可分為東西兩部份,中間隔以狹長而南延伸之恆春縱谷平原,西岸以臨海珊瑚礁斷崖地形為主,海岸遍佈裙礁,北部大多為山區,南部則為珊瑚礁台地及丘陵區。在南北向延伸的斷層縱谷平原內,有一潭面廣闊的龍鑒潭,平原以東有隆起的珊瑚礁台地與石灰岩洞穴景觀。台地東面有風吹砂的砂河、砂瀑地形,更有珊瑚礁崩崖與石灰岩洞、陷穴、鐘乳石等小地形景觀。故從地形、地質景觀而言,墾丁國家公園為一變化多而內容豐富之地區,全區的特殊地形景觀,可分為以下各類:
1.沙灘海岸:分布於沿海之白砂、南灣、墾丁、小灣、砂島及風吹砂等地區
2.砂礁海岸:分布於西海岸及鵝鑾鼻海岸沿岸地區。
3.岩石海岸:分布於佳樂水以北之東海岸地區,以佳樂水之砂岩海岸最為著名。
4.石灰岩台地崖:分布於沿海裙礁海岸之上側,例如大平頂、關山、貓鼻頭、社頂、墾丁森林遊樂區、鵝鑒鼻台地等區。
5孤立山峰:主要有門馬羅山、大山母山、大尖山、小尖山、青蛙石等墾丁層上之外來岩塊。
6崩崖景觀:分布於貓鼻頭及鵝鑿鼻至風吹砂的東側海岸。
7.河口景觀:主要為保力溪及港口溪的出海口處。
8.河流及湖泊景觀:包括港口溪、龍鑒潭等地。
9.山間盆地景觀:分布於南仁山附近地區。
墾丁國家公園內多變化的地形景觀,記載著百萬年來恆春半島下沉、隆起、裙皺、崩落的地殼運動史,是最佳的地形及地質學自然教室,值得我們仔細欣賞與探究。
(資料來源: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)